观雾山位于四川省绵阳江油市武都镇境内,海拔1800米,高峻险拔,云蒸雾绕,有着奇特的地形地貌。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原始的植被生态,是国家地质公园的一部份。
观雾山的岩石色黑如墨,质细如玉,雾山石刻便产生于这一地区。雾山石刻采用观雾山黑色的岩石为原材料,使用锤子、平口雕刀、圆口雕刀、套筒、毛笔、砂石、油石、毛刷、棉布等简单的工具,经过采石、开型、出坯、绘样、雕刻、镶嵌、题款、收细、抛光、装盒等工艺流程。采用平、浮、圆、镂、线等雕刻手法精雕细刻而成。
雾山石刻工艺品采用严谨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,刻画出山水、人物、花、鸟、鱼、虫、飞禽走兽等形象,构思巧妙,造型优美,具有齐、平、光、细、活之工艺效果,展示出纯真与厚重之美,体现出中国儒家的理性审美意趣,在传统雕刻工艺中独树一帜。
关于雾山石刻的起源,史书并无详细记载,在汉代就有当地居民采用雾山石作墓葬修建和装饰。在唐初即有工匠将其石用于制作砚台等工艺品,后为纪念李白将雾山石砚命名为“学士砚”。至清末民初,其工艺日臻完善,产品遍及全川,江油市文管所、江油市李白纪念馆、三台县文管所、绵阳市博物馆及民间都收藏有清代刻制的雾山石工艺品,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,当时的雾山石刻工艺已经达到较高艺术水准。上世纪中叶,雾山石刻一度潇滞至七十年代,江油境内仅有邓文一人掌握此项工艺,邓文老先生现已去世,他从8岁开始跟随丁应武师傅学习雾山石刻工艺。1979年,江油市人民政府为了抢救濒临灭绝的传统工艺,特将邓文请入李白纪念馆并招收学员,开展雾山石刻工艺制作和培训带徒,使得雾山石刻工艺得以传承延续和发展。目前,邓文的两个弟子邓国军、彭耘以及徒孙周敏仍在从事雾山石刻工艺品的制作工作。
雾山石刻色泽及质感独特,工艺精湛,因而拥有了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,除此之外,它还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,砚台、笔筒、镇纸等都是文房必备用品,而屏风、壁画等则对建筑环境,有极好装饰作用,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,复杂的工艺,精美的雕刻,以及相对较低的产量,使得雾山石刻工艺品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增值,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。
然而,雾山石刻工艺品因其制作工序繁多,艺术造型及雕刻工艺复杂,对从业人员要求很高,在学习雾山石刻工艺前从业者,都要先接受1至2年专业美术训练,加之属于纯手工工艺,劳做十分辛苦,产品产量也不高。因而从事雾山石刻工艺的人员始终不多,如不加以保护,到下一代势必濒临失传。